董必武来巫山联络川军援鄂
巫山扼川鄂咽喉,为川东门户,战略地位极其重要,历来为兵家逐鹿之地。1921年川军援鄂之役就从巫山发起。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董必武,参与了该役的组织工作与战役指挥,是“共产党人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一次尝试”。
1916年以来,直系军阀王占元受两湖巡阅使兼湖北督军,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。1920年11月和次年6月,驻宜昌的王占元所部发生内讧,四处烧掠杀戮,波及武汉。鄂人不堪忍受,纷纷呼吁倒王,掀起“鄂人自治”潮流。
1921年5月,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,立誓北伐。与孙中山有密切联系的熊克武于6月亲赴长沙与赵恒惕面商联省自治问题,达成“川湘出兵援鄂驱王”协议。
8月中旬,出席中共“一大”后刚从上海返武汉的董必武、陈潭秋,遵照“一大”纲领指出的“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,必须援助工人阶级,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”的军事主张,研究认为:联川出兵刻不容缓。中共湖北党小组决定董必武以“湖北全省自治筹备处”代表身份赴川请兵。
适逢国民党人潘怡如入川路过武汉,董必武便与潘结伴乘船入川。到奉节后,方知援川鄂军已集结巫山,又乘船而下,“于巫山与友人潘正道、詹大悲相聚,受潘、詹之邀,参预鄂西军司令部的作战指挥”。董必武在巫山积极从事联络活动:会晤但懋辛、唐式遵,共商出师宜昌,攻击王占元之策,将“湖北全省自治筹备处”公函交唐式遵转送刘湘;面晤巫山公署知事杨泽,接触韩荣三、杨眉生、饶宪章等县绅,向他们宣传革命,鼓励他们协助川军援鄂。所提建议,均受军政各方采纳。物色赵伯华、杨佑云等人分任会计、交际员、庶务员各职。兵差筹备处很快在巫山城东大宁河上,架设浮桥3座,以利川军出师。
川军援鄂,虽“董必武跟随指挥作战。退至巫山后于危难之中又代理鄂西军司令部秘书长,继率军在建始、夔府、施南一带活动”,但由于川军的软弱与妥协和帝国主义的干涉,也由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“当时革命意识都很含糊,知道要解放民众,要革命,实不知道唤起民众参加革命”,故必然失败。出师与收兵均发生在巫山的“川军援鄂之役,虽以失败告终,但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从事军事运动的历史记录”,“是国共两党党员为实现孙中山的战略目标四处奔波、血战疆场而合作领导的一次军事行动”,也是共产党人最早涉足巫山的一次革命活动,历史意义极为重大。